1.基于组件的开发模式有什么优缺点?
流程模型通常分为五类:
1.传统过程模型
2.瀑布模型(也称为生命周期模型)
3.增量过程模型:包括增量模型和RAD模型。
4.进化过程模型:包括原型开发模型、螺旋模型和协同开发模型。
5.特殊过程模型:包括基于组件的开发模型、形式化方法模型和面向方面的软件开发。
1.瀑布模型
它提出了一种系统的、顺序的软件开发方法。其流程从系统开始,接着是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支持。这种模型是最早也是应用最广泛的软件过程模型(虽然这种模型会造成“阻塞状态”)。
优势:
1.它提供了一个模板,使得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支持的方法在这个模板下有一个共同的指导。
2.虽然有很多缺陷,但比软件开发中的随机状态要好很多。
缺点:
1.实际项目大多很难按照这种模型给定的顺序进行,而且这种模型的迭代是间接的,很容易因微小的变化造成很大的混乱。
2.客户往往很难表达自己的真实需求,但这种模式需要。这种模式不欢迎模棱两可问题的存在。
3.客户要到开发周期的后期才能看到程序的测试版本,而当他们在这个时候发现一个大的错误,可能会引起客户的恐慌,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
4.使用这种线性模型,通常在流程的开始和结束时等待其他成员完成他们所依赖的任务,这可能比开发需要更长的时间。我们称之为“阻塞状态”。
适用范围:
1.用户的需求非常清晰和全面,在开发过程中没有或很少改变。
2.开发人员熟悉软件的应用领域。
3.用户的使用环境非常稳定
4.这种开发几乎不需要用户参与。
显著特征:
按照流程简化问题,将功能的实现和设计分开,便于分工合作。
2.增量模型
该模型结合了线性序列模型的基本组件和原型实现模型的迭代特性。增量模型采用线性序列,与调度时间的进展错开。每个线性序列生成一个可发布的软件“增量”。在使用增量模型时,第一个增量往往是核心产品,也就是说,第一个增量实现了基本需求,但很多补充特性还没有发布。客户对每一个增量的使用和评价,都被视为下一个增量中发布的新特性和新功能。这一过程在每次增量发布后重复进行,直到生产出最终的完美产品。增量模式强调每一个增量都发布一个可操作的产品。
优势:
1.采用增量模式的好处是人员配置灵活,一开始不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资源。
2.如果核心产品很受欢迎,可以增加人力来实现下一个增量。
3.有些功能可以先释放给客户,对客户起到镇静作用。
缺点:
1.并行开发组件可能会遇到不集成的风险,软件必须具有开放的架构。
2.增量模型的灵活性可以使其比瀑布模型和快速原型模型模型更好地适应这种变化,但也容易退化为边做边改模型,从而失去软件过程控制的完整性。
适用范围:
1.增量模式非常适合升级现有产品或开发新版本。
2.对于有严格期限的产品,可以采用增量模式。
3.熟悉开发领域,有原型系统,增量模型也很适合。
显著特征:
引入了增量包的概念,不需要等所有需求都出来了,只需要某个需求进行增量包就可以开发出来。
- -
3.螺旋模型
这是一个进化的软件过程模型,它结合了原型实现的迭代特性和线性序列模型的受控和系统方面。它使得软件增量版本的快速开发成为可能。在螺旋模型中,软件开发是一系列的增量发布。在每一次迭代中,一个更完善的开发系统版本逐渐产生。螺旋模型分为几个框架活动,也称为任务区域。
优势:
1.设计灵活性,可以在项目的不同阶段进行更改。
2.以小部分构建大规模系统使成本计算变得简单易行。
3.客户始终参与开发的每个阶段,确保项目不偏离正确的方向,项目可控。
随着项目的进展,客户随时了解项目的最新信息,以便与管理层进行有效的互动。
5.客户认可这种内部开发方式带来的良好沟通和高质量的产品。
缺点:
1.使用螺旋模型需要丰富的风险评估经验和专业知识。在高风险项目的开发中,如果不能及时识别风险,将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2.迭代次数过多会增加开发成本,延迟提交时间
3.很难让用户相信这种进化方法的结果是可以控制的。建设周期长,软件技术发展比较快,所以软件的开发往往与当前的技术水平有很大差距,不能满足当前的用户需求。
yabo入口适用范围:
对于新开发的、不确定的需求,螺旋模型适合开发,便于风险控制和需求变更。螺旋模型只适用于大型软件项目。
显著特征:
引入了其他模型没有的风险分析,让软件在重大风险无法消除时有机会停下来,减少损失。
- -
4.RAD模型
快速应用开发(RAD)是一种线性序列的软件开发模型,强调极短的开发周期。RAD模型是线性序列模型的“高速”变体,通过使用基于组件的构造方法得到了快速发展。
优势:
1.开发速度快,质量有保障。
2.对于信息系统尤其有效。
缺点:
1.对于大型项目,研发部门需要足够的人力资源。
2.开发者和客户都应该履行承诺,否则会导致失败。
3.不是所有的系统都适合:不能合理模块化的系统,要求高性能,需要调整组件接口的系统都不适合。
适用范围:
1.不适合技术风险高的开发,不适合系统要求高,需要通过调整组件接口来提高性能的产品开发。
2.适合工期紧的,可以细分功能,要有合适的组件。
显著特征:
基于组件的构建方法已经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使得一个开发团队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比如60到90天)创建一个“全功能系统”
- -
5.迭代模型
迭代包括产生一个产品版本(稳定且可执行的产品版本)的所有开发活动,以及使用该版本所必需的所有其他外围元素。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开发迭代是一个完全贯穿所有工作流的过程:需求分析、设计、实现和测试工作流。本质上类似于一个小瀑布项目。RUP认为,所有阶段都可以细分为迭代。每次迭代都会产生一个可以发布的产品,它是最终产品的子集。
优势:
1.降低增量支出的风险。如果开发人员重复一次迭代,损失的只是这个开发不良的迭代的成本。
2.它降低了产品无法按照既定时间表进入市场的风险。通过在开发的早期识别风险,你可以尽早解决它们,而不是在开发的后期仓促行事。
3.加快了整个开发工作的进度。因为开发者知道问题的重点,所以他们的工作效率会更高。
因为用户的需求在一开始无法完全定义,通常会在后续阶段细化。因此,这种迭代过程的模型更容易适应需求的变化。
缺点:
项目前期开发可能会有变化,这就需要一个高素质的项目经理和高科技的开发团队。
适用范围:
1.在项目开发的早期阶段,需求可能会发生变化。
2.分析设计人员熟悉应用领域。
3.高风险项目
4.用户可以不同程度地参与整个项目的开发过程。
5.使用面向对象语言或统一建模语言。
使用案例工具
7.拥有高素质的项目经理和软件R&D团队。
显著特征:
可以显著降低风险
基于组件的开发模型是一种将软件系统分成若干独立组件的模型,每个组件都有自己的功能和接口,并且可以根据需要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它的优点是可以提高软件的可重用性和可维护性,减少开发成本和时间,还支持分布式开发和部署。
缺点是需要复杂的组件设计和管理,同时需要严格测试和验证不同组件之间的接口和兼容性。
2.比较瀑布模型、快速原型模型模型、增量模型、螺旋模型的优缺点,说明各模型的适用范围?
瀑布模型的优点:有利于大型软件开发过程中人员的组织和管理,有利于软件开发方法和工具的研究,从而提高大型软件项目开发的质量和效率。
瀑布模型的缺点:(1)开发过程一般不能逆向,否则成本太高;(2)实际项目开发很难严格遵循这种模式;(3)客户往往很难明确给出所有的要求,但这种模式要求。(4)软件的实际情况只有在项目开发后期客户才能看到,这需要客户有足够的耐心。
瀑布模型的适用范围:(1)用户的需求非常清晰全面,在开发过程中变化很小或没有变化;(2)开发者熟悉软件的应用领域;(3)用户的使用环境非常稳定;(4)开发工作需要很少的用户参与。
快速原型模型的优点是:(1)能更好地定义需求,易于适应需求的变化;(2)有利于发展与训练的同步;(3)开发成本低,开发周期短,更加人性化。
快速原型模型的缺点:(1)客户和开发人员对原型的理解不同;(2)精确的原型设计困难;(3)不利于开发者的创新。
快速原型模型的使用范围:(1)熟悉开发领域,具有快速原型开发工具;(2)投标时,可将原型模型作为软件开发模型;(3)在移植或升级产品或定制现有产品原型时,原型模型非常适用。
增量模式的优点:(1)采用增量模式的优点是人员配置灵活,一开始不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2)如果核心产品很受欢迎,可以增加人力实现下一个增量;(3)有些功能可以先释放给客户,对客户起到镇静作用。
增量模式的缺点:(1)并行开发组件可能会遇到不集成的风险,软件必须具有开放的架构;(2)增量模型的灵活性可以使其在适应这种变化方面比瀑布模型和快速原型模型模型好得多,但也容易退化为边做边改的模型,从而对软件过程的控制失去了完整性。
增量模式的适用范围:(1)增量模式非常适合升级现有产品或开发新版本;(2)对于期限严格的产品,可以采用增量模式;(3)熟悉开发领域,有原型系统,增量模式也很适合。
螺旋模型的优点:(1)设计上的灵活性,可以在项目的各个阶段改变;(2)以小分段构建大规模系统,使成本计算简单易行;(3)客户始终参与开发的各个阶段,确保项目不偏离正确的方向,项目可控;(4)随着项目的进展,客户始终掌握项目的最新信息,以便与管理层进行有效的互动。
螺旋模型的缺点:(1)使用螺旋模型需要丰富的风险评估经验和专业知识。在有风险的项目开发中,如果不及时识别风险,必然会造成很大的损失;(2)迭代次数过多会增加开发成本,延误提交时间。
螺旋模型的适用范围:螺旋模型只适用于大型软件项目。